工作安排上,虽然领导对任务反复强调,但实际却仍进展缓慢,指令下达后缺乏明确反馈:
即使领导多次布置任务,并详细说明了要求和期限,但基层人员似乎充耳不闻,工作推进依然不紧不慢。比如在新产品推广任务中,领导反复强调重要性和紧迫性,然而基层营业销售人员却未能积极行动,导致推广工作迟迟没有起色。
在指令下达后缺乏明确反馈:领导下达指令后,基层员工不及时给予明确的反馈,领导不清楚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任务要求,是不是已经开始行动,行动过程中是不是真的存在问题,就像一个黑匣子。
基层人员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未能及时解决,并能找到一万个理由,解释项目或者行动计划为什么不能按期完成。
工作任务不断堆积,无人及时处理。员工执行力低下,不能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,导致工作积压,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。
同样的错误在企业中不断重复出现,说明基层人员没有从错误中吸取教训,执行力有一定的问题。比如财务部门多次出现数据录入错误,或者生产部门常常会出现产品质量上的问题,却没有采取比较有效的改进措施。
工作标准不统一,不同的基层人员在执行相同任务时,标准差异很大。这会导致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不稳定,影响企业形象。
当出现问题时,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,没有人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,这是执行力差的表现。比如在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,生产部门指责采购部门原材料质量不好,采购部门又责怪质检部门把关不严,而质检部门则认为生产部门操作不当。
还缺乏主动配合,基层人员在团队协作中缺乏主动性,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不愿意配合其他部门或同事完成工作。例如在跨部门项目中,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协作,但某些基层人员只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,对其他部门的需求视而不见。
依据每年的战略规划,战略部署,拆解公司级的目标到基层部门和每一级的员工,制定出明确、具体、可衡量的工作目标。
目标的制定满足SMRAT原则,目标指向安全,质量,交付期,成本,创新(SQDCI)。制定的目标可以是具有挑战性的,但在努力下有可能实现的,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潜力。
公司需要有一套标准化的工具,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,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标准。
比如,在装配车间,规定每个工序的操作步骤、质量发展要求和时间限制,且以可视化的“傻子”工艺为准求的目标。对工作标准,操作指导书进行培训,使员工清楚清楚自己的工作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。
通过日常管理工具,建立有效的层级会议制度,实现有效的沟通渠道,确保公司高层管理级、部门经理级、主管班组长级的目标一致,将会议标准化,并在车间现场以直观的、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。
层级会议间的目标一致,细节的程度不一样,越是贴近一线,信息越细致。定期召开公司级全员会议,分享公司发展的动态和前景。鼓励和引导员工提出建设性的问题和建议,及时反馈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,领导重视员工提出的问题,并能够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。
完善业务流程文件,以业务流程为主导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代替按部门切割的体系文件。业务流程文件在每步、每个动作,定义出负责人(岗位),做什么,怎么做,输出什么结果,不这样做可能的不良后果。
打破部门界限,以完成业务流程目标为驱动,各司其职,做好分内工作,实现团队合作。多组织跨部门的实践活动,协调活动,如项目小组、工作团队、问题解决专项小组等,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。还有应用轮岗制度,了解跨部门的业务,实现相互了解,从而相互支持。
通过设立在现场的层级会议展示板,将层级会议内容标准化可视化,且有目标红线。将日常的生产线的业绩表现、出现的问题、解决的状态列在现场,做到抵达现场巡视时,生产状态一目了然,不需要问任何人就能清楚的知道生产状态、问题解决的进展。
应用直线主管领导关注的,就是你下面员工积极表现的原则。落实现场的层级审核制度,对展板上问题延期未解决的,指标表现不好没有措施的,进行过问,并给予资源的倾斜。
以质量巡检抽查代替工步放行,检查操作工是否按工艺文件,操作指导书执行了,设备的日常点检是否真实有效地执行了,对实物复核,是否在合格的标准范围内等等。不仅要看员工的生产记录,还要真实的操作一下,核实结果。对于发现的问题,在三级站立会议上进行通报,需要立即马上整改的,记录在会议问题发现的清单里,跟踪关闭。
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,定期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做评估。评估指标应包括工作任务完成情况、工作质量、工作态度等方面。
1. 物质或者经济方面做到奖惩分明,以奖励和鼓励员工发现问题、处理问题为主
对于一线基层的员工,操作工偏向于物质奖励和处罚。对那些能发现错误,并主动举手汇报的一线员工,并不处罚,鼓励员工主动汇报问题。
仅对于明知故犯,重复发生同一问题的员工,且不主动汇报,隐藏问题的员工,以红线原则给予处罚,情节严重的,加大处罚力度,触碰红线容忍措施。
当员工表现优秀时,能发现问题,则及时给予奖励。对于不仅能察觉缺陷,且还带着解决方案汇报的员工,则给予更多的经济奖励。对于建议的措施从财务上看到成本的节省有效时,给予比例提成或类似的经济奖励。
对表现优秀的员工做全公司公开的表彰和奖励,公司最高级别领导亲临现场,给予员工本人的荣誉证书和经济奖励的信息传递。让全公司的员工都知道这位员工的优秀事迹。
对于重大问题,采取了处罚,也应该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宣传,只说事,不说人,引起其他员工的重视。
关注员工的各方面需求,帮助员工解决工作甚至生活中的困难,给予员工充分的业务技能培训,为员工的发展提供机会,并制定培养计划。留住那些优秀的人才,并给予赋能和授权,成为骨干,承担起公司发展的责任。
管理既是一门艺术,又是一门科学。需要找到最对自己最合适企业的管理思路和方法。“态度决定一切,细节决定成败” 则是永恒不变的主题。
我们经过几年的实践,成功地将源于丹纳赫经营系统(DBS)与中国制造业企业现状融合。
丹研会将专精特新企业的锻造系统地分为四个阶段。通过核心价值驱动,目标牵引,将战略转为行动,将行动转为成果,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总结经验,将经验化为内功,建立自己的经营体系,让经营从不确定到稳定、可预见的业绩结果,直至到业务飞轮闭环。
我们希望找到和成就一批具有产业雄心和赋能能力的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成就一批中国的“丹纳赫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